「清營巷茶舖人文空間」周幸珍老師分享說:「『相而無相 無相而相』窮為極妙,朝生暮死一切無常變化令人唏噓不已,但若保持一顆開放不執著的心,變可以接受無常的桎梏,也可以更謙卑領略人類的渺小」因此見相非相教會我們更自由、珍惜當下、把握眼前。這一次的茶會看似集眾人之努力完美落幕,但看不到之處卻有更多的巧奪天工、無法計量的用心。為了創造賓主盡歡,周老師特別選用月光壺,在夜色之中賓客一同飲用月光茶,頓時心滿意足。
每一個茶會的客人沒有人不對主辦單位精心策畫的細節感到驚艷,從毛筆留字、安靜排隊捻香、以陶缽花香流水洗滌雙手、再以雅致的手帕拭乾、最後以高度專注捻香完成靜心儀式。空間中充滿沉澱心靈的沉香裊裊。搭配穩定節奏的金屬缽與玻璃高腳杯頻音,本茶席無形中呈現出與一般傳統茶席不同的質感氛圍。適逢尼伯特颱風過境,【非相禪茶會】在眾多人的用心與努力策劃中完美落幕,而主辦單位也決定將茶席收入所得全數捐給台東公信震災組織,為災民祈福。此次茶會以墨香佐以茶香、絲竹與侘茶之境,宴請佳客;分享賓客一個寧靜地暮夏之夜。
茶席共分十組,分別由清營巷茶舖人文空間創辦人黃嘉元及周幸珍老師帶領,一場結合茶藝、道藝與表演藝術的事茶之旅緩緩展開。參與的客人有人是茶藝的愛好者,也有第一次參與的入門者,每一位都對今晚的活動感到讚嘆不已。下半場音樂選用日文歌曲改編的《舞姬》與《櫻桃色的華爾滋》現場氣氛達到高峰。共十位御用事茶人與賓客的親密互動,每一位事茶的風格各具特色,整場茶會像是和諧流動的奏鳴曲,看似各司所職,但集體默契十足,節奏流暢舒服。
第一席位周老師所服務的茶席風格行雲流水,最終音樂與事茶同時結束,令人讚嘆默契之妙。黃嘉元老師也分享說:「這個空間感覺很棒,尤其是空間中四大幅的書法很有氣勢,燈光,與觀眾的互動流線控制良好」,這次的茶會主要目的是提供人們一個從嘈雜紛擾的世界中,回到內心安靜專注的本我聖殿。為時兩小時的【非相禪茶會】像是一場高規格的劇場表演,在這裡有人、有藝術、有空間、有舞台、有茶藝、有學習。因為茶讓我們的距離更接近,因為藝術讓我們學習更謙卑、更寬容。因為有您的加入,水色當代藝術館蓬蓽生輝。最後一道由清營巷茶舖人文空間所精心準備,金箔水藍透明和果子甜點,為夏夜增添了沁涼的視覺饗宴。生活或許有些許挫折不順遂,但今晚伴隨著摯友、笑聲、鮮花、綠意的記憶不會忘,那是2016年夏天和水色當代藝術館與松田朴傳共譜的仲夏夜之歌。
文字紀錄/林珮芸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